汾阳核桃、稷山板枣、交城骏枣、永和木枣、柳林滩枣……这些沿袭了久远农事传统且承载着丰富人文历史的小小果品随着岁月的变迁越来越成为农家的摇钱树。农民也从那漫山遍野的果品中赚到了孩子上学、家里盖房子、儿子娶媳妇的钱。以核桃、红枣为主的经济林成了山西省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一环。只是这些年来,山西渐失干果经济林大省的美誉,在全国的排名位次开始后移,问题出在哪里?
速度快了 效益降了
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形地貌使山西的小杂粮和干鲜果品在市场上占尽风光。依照自然条件和种植传统,山西省干果经济林带是这样分布的,北部以仁用杏为主,中部、西部核桃、红
枣为主,南部重点发展核桃、红
枣、花椒、柿子为主的干果经济林产业集群。数据显示,目前全省五大干果经济林面积达1240万亩,对森林覆盖率的贡献率为18%。
客观地说,山西省这些年核桃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省核桃种植面积已有510万亩。按照《山西核桃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意见》,“十二五”期间我 省60个核桃产业基地县总面积将达1000万亩。吕梁在2007年就提出了每年发展100万亩干果经济林的战略构想,中阳、离石、孝义、方山、交口等地迅 速跟进,传统的产
枣大县交城、临县、石楼也开始谋划核桃。晋中的灵石、介休、寿阳、祁县,长治的黎城、屯留、襄垣、沁县、潞城、武乡等县也纷纷抢搭这趟快车。运城、临汾也不甘落后,临汾的安泽、乡宁、浮山、襄汾、洪洞、尧都等县市核桃面积也在快速发展。
与种植面积井喷相比,核桃产量及效益则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准。目前山西省核桃的产量约为1.2亿公斤,平均产量约为30公斤/亩。新疆栽培面积与我省基本一样,总产量与效益均是山西省的2.5倍。主要原因除去客观的地理因素外,产量低、加工企业缺位首当其冲。
与核桃遍地开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
枣。目前山西省红
枣面积为430万亩,正常年份年产量约6亿公斤。主要分布在晋中太谷、榆次,吕梁临县、柳林、石楼,临汾永和、运城稷山、临猗、芮城等县。木
枣、屯屯
枣、板
枣等以制干品种为主的
枣树产区,由于受裂果、病害的影响,每年
枣树收益要看老天恩赐。春夏的辛勤劳作能否取得收成,完全是一个未知数。三年一收的结果是大面积的
枣园无人经营,农民砍伐
枣树的趋势有增无减。让人有所期待的是近年来国家和省均将
枣裂防控研究纳入重要攻关项目,各地
枣农防雨棚防裂的示范面积也在扩大。
面积大了 经营差了
重造轻管、效益低下是目前干果经济林难以逾越的坎。近年来,山西省干果经济林的发展规模及速度前所未有。但经济林集约化管理则是另一种状 况,用省林业厅副厅长任建中的话就是“国家资源调集的能力对此贡献太小,它主要取决于政府和农民对经济林集约经营是增产增收的关键的认识,以及社会对做大 规模投入经营管理的真实决心”。
任建中认为,管理不好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干果经济林的经营模式还在影响着农民,有的地方甚至是行政干预,农民积极性不高;在幼树期 农民不愿投入,管理简单粗放;二是80%以上干果经济林的种植主要由包工队承揽,工队栽后管护3年,工程交账的指标为成活率和保存率,并未将质量纳入考核 机制,提倡推广的“五个一”栽植法大多数达不到,3年后验收时已是低效林;三是有些农民为追求近期利益,间种玉米等高秆作物,影响了干果经济林的生长;四 是以家庭为单元的分散式小规模经营,不足以使一个劳动力在家专门经营,农民外出打工时,又无力对干果经济林的管理。即使正在实施的中央财政科技推广示范 12个核桃红
枣项目,每亩造林的投资达到了1000元,达到集约化经营管理的仅有4个。
标准化示范园对农民精心发展经济林有最直接和不可替代的作用。1月5日,记者在孝义市柱朴镇梁上庄村见到村长梁开庭时,他告诉记 者,2000年他种了8亩核桃树,全部实施集约化管理,到了2010年,亩产稳定在200公斤,亩收入7000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700口人种植核 桃2000亩,按现在价格计算,若全部挂果仅核桃一项人均收入2万元。
但现实是标准化栽培示范园依然稀缺,一方面无经营管理技术示范,农民经营无技术、无标准、无目标参照,经营管理随意性大;另一方面无经营质 量效果显示,农民对自己种植的核桃林能够有多大收益心中无数,投入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经济林的经营水平低、管理质量差、效益差也在情理之中。
需求多了 服务少了
“十二五”末,如果全省人均1亩干果经济林,从业人员将会达到500万人以上;如果核桃林的面积达到1千万亩,从业人员应在300万以上。农户对干果经济林的知识及实用技术的掌握至关重要。
技术培训、咨询、示范、指导是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从全省来看,除极少数经济林发展重点县外,大多数县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干果经济林栽培管理 技术不精,实用技术的传授链条在技术与生产对接的“最后一站”出现了中断。虽然有的地方请省、市经济林专家深入基层进行技术培训,但难以做到技术全覆盖。 技术推广和普及严重滞后,技术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
1月9日,在中阳县暖泉镇,记者见到了县经济林服务中心主任岳应贞,他正在为农民示范核桃修剪技术。他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农民技术需求与服 务不足的矛盾,中阳县成立了县经济林管理中心,在7个乡镇又成立了经济林服务站,除培养了13名管理技术人员外,还采取“以聘带训”的方法,培养了150 名懂核桃管理的技术能手,全年赴各村各户帮助农民。技术能手的补助,由去年的每亩40元提高到今年每亩60元,还通过以奖代补再给予适当补助,大大调动了 技术人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效果是相当得好。
经济林对森林覆盖率的贡献自不待言,对生态及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有目共睹。但重要的是在苗木供求的矛盾突出时,要防止以次充好;在面积迅速扩 张的同时,要保证质量。用任建中的话来说,面积的扩张要与其质量管理能力相一致,不讲质量的盲目扩张是一种最大的浪费。而农民对实用技术的掌握是最终实现 最大效益的关键。